当前位置:首页>康复知识>正文

天利课堂:《如何有效进行教学?》

2021/09/28 19:20:27

实务教学的三点思考

1、教学更多应关注在学习品质方面,而非仅限于教导单一的教学目标。

2、不能因为教学单一目标而引发学生额外的情绪行为问题。

3、教学要能泛化,避免固执、刻板、死记硬背。

有效进行教学的要点

A.动机

B.配对

C.学习品质

动机

1.发现孩子的动机

a、在某个环境或是活动中,学生想要的

b、任何我们可以想到的,都有可能是动机

c、动机会不断的改变


2.要求训练

a、可以要求各种不同的物品或活动

b、孩子的要求是依据其动机

c、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停下来等待,给予孩子多一些的反应时间,观察孩子是否出现自发的要求


3.如何引发沟通意图?

a、将孩子想要的物品放置在孩子的前方;

b、将孩子想要的物品放在看的到却拿不到的地方;

c、制造违反作息或是常理的情境;

d、给予学生想要的物品,但是缺少一部分;

e、提供孩子选择的机会。



配对


什么是配对

1、教学者、教学环境及教材配对成为孩子的强化物;

2、开始进行教学的首要工作;


1.教学者如何配对成为强化物

a、找出孩子所有的增强物,并不断拓展;

b、强化物的种类要多,且多变化;

c、使用《强化物调查表》记录下在生活中发现的孩子喜欢的食物、饮料、玩具、活动......

d、一开始接近孩子时,同时给予免费的增强物(不要求孩子做反应);

e、提供的增强物尽可能是可以多次给予的

例如:把饼干分成小块,增加给予增强物的次数

f、观察孩子的动机,加入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游戏,让活动/游戏因为教学者的加入变得更好玩。


2.配对时常出现的错误

a、一开始就要求孩子工作

b、与孩子缺乏互动

c、低频率的强化,例如:整节课40分钟强化一次

d、强度低的强化,例如:当孩子完成一项很困难的任务时(读完一本故事书),只给予很小的强化(玩10秒IPAD游戏)



学习品质


什么是学习品质

1、学习品质也就是孩子接受家长或老师指导时的学习行为

2、包括安坐行为、指令控制、专注行为、要求等待四项内容

3、是学生学习和游戏的先备能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建立学习行为的良好品质比习得单一的教学目标还要重要


1.建立安坐行为

安坐行为并非仅仅指“坐在椅子上”,而是在与家长或老师的互动中身体和嘴巴安静,而不会出现频繁的肢体乱动和无意义的口语。

a、确认动机

b、辅助学生坐好或口语提示学生嘴巴安静

c、学生正确反应给予强化

d、学生出现不安坐行为立即撤除强化物

e、可分阶段进行:桌面游戏-精熟反应-教学目标

f、逐渐延长安坐时间,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确定标准。


2.建立指令控制

a、从玩开始,从孩子在玩的情境下手

b、随后选择孩子的精熟反应,密集强化

c、在行为发生之前就要给予指令,口语指令要立即、简洁,避免空指令

d、逐渐拉长强化比列

e、渐进式加入与教学相关的指令

f、期间要穿插免费奖赏

g、后效增强/间歇性增强是建立指令控制的有效手段


3.建立专注行为

a、专注行为主要是指家长或老师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孩子能够关注教学者和呈现的教材,眼神注视是其重要的衡量指标

b、安坐下眼神,通过快速进行精熟反应来强化眼神,加入教学目标后间歇强化眼神

c、营造一个可以专注的环境,减少环境中的干扰


4.建立要求等待

a、学生如果在训练要求的能力时,要立即给予强化

b、如学生表达要求的能力稳定后,需要逐渐塑造学生延迟等待的能力。对于小龄孩子能够在要求后10秒内安静等待即可算作良好品质

c、之后根据孩子的能力,可建立代币系统,以延长孩子获得强化物的时间

d、当孩子能够稳定使用代币系统后,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能力,可尝试与孩子订立契约

e、孩子要求后,家长可以给予中性回馈,尽量不要使用“没有”“不行”等表达方式


Copyright © 2015 - 2022 TL100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南康区天利儿童康复中心   域名备案号:京ICP备11017652号-18;   京 公安备案11011302001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