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安坐行为
安坐行为并非仅仅指“坐在椅子上”,而是在与家长或老师的互动中身体和嘴巴安静,而不会出现频繁的肢体乱动和无意义的口语。
a、确认动机
b、辅助学生坐好或口语提示学生嘴巴安静
c、学生正确反应给予强化
d、学生出现不安坐行为立即撤除强化物
e、可分阶段进行:桌面游戏-精熟反应-教学目标
f、逐渐延长安坐时间,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确定标准。
2.建立指令控制
a、从玩开始,从孩子在玩的情境下手
b、随后选择孩子的精熟反应,密集强化
c、在行为发生之前就要给予指令,口语指令要立即、简洁,避免空指令
d、逐渐拉长强化比列
e、渐进式加入与教学相关的指令
f、期间要穿插免费奖赏
g、后效增强/间歇性增强是建立指令控制的有效手段
3.建立专注行为
a、专注行为主要是指家长或老师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孩子能够关注教学者和呈现的教材,眼神注视是其重要的衡量指标
b、安坐下眼神,通过快速进行精熟反应来强化眼神,加入教学目标后间歇强化眼神
c、营造一个可以专注的环境,减少环境中的干扰
4.建立要求等待
a、学生如果在训练要求的能力时,要立即给予强化
b、如学生表达要求的能力稳定后,需要逐渐塑造学生延迟等待的能力。对于小龄孩子能够在要求后10秒内安静等待即可算作良好品质
c、之后根据孩子的能力,可建立代币系统,以延长孩子获得强化物的时间
d、当孩子能够稳定使用代币系统后,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能力,可尝试与孩子订立契约
e、孩子要求后,家长可以给予中性回馈,尽量不要使用“没有”“不行”等表达方式